技术分享
改装汽车音响有必要加低音炮吗-车载音响改装要不要加低音炮-
#老司机聊汽车知识#
汽车音响改装最常见的就是加装低音炮,什么是低音炮?
低音炮说白了就是低音音箱,是能够体现出100赫兹以内低音频段的扬声器;用“低音炮”这个名词是从麦博(microlab)公司提出来的概念,这么定义的目的是体现出“接地气”的感觉,说白了就是比较有乡土文化特色。也就是说低音炮的名词定义暗示了一种乡土文化,不能否认一些具备乡土文化气息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很优秀,而且这不是指民族音乐而是指一些流行歌曲,但音乐绝对不是都有这种味道。
低音音箱对应的是低音频率的各种乐器或人声,男低音的最低频段可以低至80赫兹,女性没有低音频段,对应的音域范围为160-1200赫兹,男性的音域范围则是80-480赫兹;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女生歌曲是男性唱不来的,女声天生高八度。
而低音炮却比认为对应重低音或超级低音(super bass),也就是80-50赫兹,人声是低不到超重低音的频段的,那么低音炮就只能对应一些乐器。比如BASS-贝斯,然而改装低音炮的车辆用户有多少会了解贝斯呢?实际听过之后又真的会喜欢贝斯的声线吗?也许都不会。
图1、电贝司,摇滚乐队使用较多。
图2、大贝斯,比低音提琴低八度。
这两种乐器里的第一种应当是比较熟悉的,在一些稀奇古怪的乐队中比较常见,也是很多音乐和汽车爱好者会改装低音炮的原因,说白了就是为了停那种“吨吨吨”或“duangduangdaung”的声音,感觉比较有冲击力吧。然而低音不是这么玩的,电贝司的作用主要是起到“打底”和“丰满”的作用,大贝斯也相同但演奏方式并不同,如果不是为了听这些金属乐的话,低音炮只能令人反感。
音乐的魅力在于内容而不在于它的播放设备,最完美的乐器其实是人;除了纯音乐以外、但凡有人声的音乐作品,灵魂都在于人声、内容和旋律,而低音只是让整个声场变得浑厚和饱满,从而让旋律凸显出来。其实音响只是个载体,内容才是核心,而一定要精确到设备则要重点关注中音部和高音部。
因为大部分乐器的频率和人声的频率都在中高音区,低音用人声控制是非常难以驾驭的,除非嗓音条件天然符合男低音,否则依靠练习几乎无法改变;所以男低音很少且优秀作品同样少,主流音乐作品都是“中高”。低音乐器独奏想来大部分普通音乐爱好者也都不太能接受,比如低音提琴、 低音长号、低音大管、低音单簧、定音鼓等,这些都是在交响乐中主要应用的乐器,您真的喜欢过吗?
综上所述,低音炮的功能实际非常有限,它只能体现出实际应用很有限的超重低音,或者是配合鼓来发出一些沉闷的声音;而低音声部不是音乐的全部,主要重视中低音的往往都是些舞池采用的垃圾音乐。所以汽车音响系统的改装最好不要乱加低音炮,普通的扬声器涵盖的频率已经包括低音频率,正常的音乐作品都能够通过正常的扬声器体现出来。
即便是原车的扬声器品质实际不高,但在音强不是很夸张的前提下也都能满足普通司机的耳朵了。
最后给出一个建议使用的均衡器调整标准,一般建议低音偏弱、中音声部稍强、高音声部达到阈值三分之二左右即可;这样的调整不会让低音闹哄哄,也就是不会让过强的低音掩盖掉旋律主体的中高音声部,中音本就平和,高音需要激昂一些。大致标准参考下图即可,这是通过多台车与很多驾乘人员试听之后普遍能接受的最佳标准。
题外话:对于音乐作品的偏好必然各有不同,但除了一些所谓的“D曲”以外,其他的歌曲不论是通俗、民族、美声的精髓都在于内容,唱功都是其次;纯音乐的赏析更不需要闹腾的低音炮,低音声部有些悠远的感觉是最美好的。
至于那些“DuangDuangDuang”的垃圾音乐建议少听,即便喜欢这种音乐也要控制好音强;在密闭的车内关闭车窗则等于让车窗玻璃和车身框架成为反射板,噪音几乎是无死角的,用大功率低音炮并把音量调整到最大,车内的音强可以轻松超过100分贝。
有幸去过一次那种比较闹腾的“静bar”,随手测了个音强标准超过110分贝,这个标准相当于螺旋桨在耳边;要知道噪音强度在100-120分贝区间,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中会令人非常烦躁,甚至会出现暂时性耳聋的情况,而且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比如焦虑、暴躁、记忆力减弱等。
用低音炮在车内那么轰的话,对于司乘人员的健康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很是想不通哪些在这种bar里又不跳舞、也不狂欢,就是嬉笑的坐在巨大的噪音源里依靠吼和打手语来交流,这不是“深井冰”吗?……这么闹腾下去早晚真正学会手语。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
敢叫朱元璋重八的人?明朝第一守城大将
明朝守城第一人朱重八,还是朱元璋的侄子?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明王朝的开国功臣相信大家都能数出几个,他们在乱世之中陪着朱元璋上刀山下火海,一步一个血印子的荡平了天下,虽然最后没几个人有好下场,但是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深刻印记至今无法去除。今天小爬虫要和大家说的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只是他和朱元璋还有一层更亲密的关系:叔侄。虽然他没有徐达,刘伯温那么名震天下,但他却是个天才将领。
说起朱元璋的这个侄子就要从朱元璋还是放牛娃的时候开始说起了,当年朱元璋在地主刘小德家放牛,那时候他还不叫朱元璋,叫朱重八,这个名字没有什么寓意,仅仅是因为当时不上学不当官的就没有名字,所以老百姓大多是以出生日期等简单的数字为名,比如他的父亲叫朱五四,祖父叫朱初一。
当时蒙古元朝的统治可以说是毫无人性(不然也不会几十年就灭了)虽然他们打下了中原地区,当上了汉人的王,但是骨子里依旧把自己当成客人,没有把中原的人民当做自己的子民,只是把这个地方当作掠夺财务的宝地,人们的死活似乎没有那么重要。
当时爆发了两件让元朝走向灭亡的事情,一件是黄河决堤,发大水,两岸数万人民遇难。另一件是淮河地区发生瘟疫和旱灾,爆发了大饥荒,饿殍遍野。朱元璋的家人就是在这次大饥荒中饿死了,一个月内父亲,哥哥,母亲相继去世,因为他哥哥去世了,所以后来嫂子就带着他侄子投靠了朱元璋,依附他生活,朱元璋待侄子朱正文也非常好,如亲生儿子一般。
朱文正真正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是朱元璋派他去守洪都的时候,他面对陈友谅的60万大军,硬是把一座小城死守了八十多天,将近三个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朱元璋率兵去了安丰帮助韩林儿攻打张士诚,留下了侄子朱文正驻守洪都。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就有洪都新府的说法,这个地方对陈友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的大本营就在江州(江西九江),所以留着它就相当于给敌军在自己家门口装了个哨岗,陈友谅心心念念都想拿下它。当陈友谅知道朱元璋带着军队去打张士诚的时候,他知道机会来了。于是在厉兵秣马的几个月后他出发了,这一次和之前的小打小闹都不一样,陈友谅倾国出动,新仇旧恨一起算,胜则生,败则亡,誓要和朱元璋决一死战。
再来说说朱文平,他到了洪都之后并没有专心防御之事,而是整天流连于烟花柳巷之地,喝酒做乐,不务正业,还让侍女们日夜编排歌舞供他消遣。当时将士们都觉得跟着这样一个人完蛋了,从没见过如此为将之人,但是大家碍于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所以敢怒不敢言。而陈友谅在听说洪都守将是这样一个废物之后觉得这简直是上天在帮助他,于是没过多久大军就兵临城下。
按理说朱文正这个花天酒地的怂包看到这样的架势肯定要落跑了,但是他却没有,直到大军压境他才露出了真面目。收起了平时吊儿郎当的样子,召集将领商讨御敌之策,洪都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门太多,细细数下来有抚州,新城,水关等八道门,虽说门多是富饶的表现,但现在确实让人头疼。好在和他一起驻守的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朱文正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他们守不同的城门。
最重要的抚州门由邓愈防守,赵德胜防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这个比较累,任务最重),薛显(猛人)守章江、新城两门,剩下2000多人随时支援各处。守城之事都安排妥当后他严肃的说,我知道你们平常看不惯我,但是没关系,我也不喜欢你们。但此时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已在城下,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并不阻拦,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虽然平时他的行为确实受到大家诟病,但是此时此刻朱文正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将帅应有的样子,不管之前如何,现在他们就是战友,同生共死的那种。
陈友谅大军到的时候选了最重要的抚州门进攻,战况十分激烈,守城的士兵不断从城墙上滚落巨石和壮木,攻城士兵用的是竹盾,根本抵挡不住,不久就尸横遍野,但城门丝毫未动。这时陈友谅才感觉到或许朱文正并没有那么好对付,但他也没退缩,这次不成,第二天接着来,并且下令只进不退,攻不下抚州门军法处置,于是再次进攻的时候面对朱文正的严密防守无路可退的攻城士兵发疯一样对着城墙一顿乱砍,硬生生冲出了一道十余丈的大口子(得多绝望才能把城墙都捅破)
以为可以通过大口子进城的陈友谅没想到还有更厉害的兵器等着他们,守抚州的邓愈早就准备好了火铳,等他们一探头就一通乱射,根本不能前进半步,陈友谅见此只能暂时退兵,次日再来,下一次依旧是抚州门,但是朱文正调了其它门的守将来支援,一边打仗一边修补坏掉的城墙(至今无法脑补这个画面,前面的士兵在冲杀,后面的在和水泥砌墙?)对方不仅没攻破墙也修好了。
陈友谅久攻不下抚州门于是决定换道门,经过实地勘探选中了新城门,这真的不是一个好选择,因为守门的薛显真的是个狠人,一向以彪悍无理闻名。当陈友谅大军到的时候他没有让他们连城门都无法靠近,而是主动打开大门,不等敌军进城,他就带着队伍突袭出来了,连日的败仗让他们如惊弓之鸟一样,薛显没两下就得了胜仗。
见新城门也捞不到好处,陈友谅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办了,虽然自己兵多,但是也不能去送死啊,于是修整数日之后决定发挥自己水军的优势从水路攻击洪都水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朱文正早就在哪里布下了长矛队,等他们稍微挨近就隔着铁栅栏就一通乱刺,敌军被刺死刺伤无数,但是后来对方拼死抓住了长矛才暂时稳定了局面。这时候守城士兵突然停下攻击了,以为他们退了,没想到一会又开始了,攻城士兵仍旧用手去抓,谁知一抓便惨叫起来,细看才发现,守军将长矛和铁钩在火上烤红后,再用来刺他们(原来刚刚是加热去了)
几经周折都攻不下洪都,陈友谅崩溃了,眼前的鸭子就是拿不到手,看着心痒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进城。不仅陈友谅一个人焦虑,里面的朱文正也一样,虽然这几场防御都胜利了,但是毕竟自己兵少将寡,不是长久之计。但还好在他坚持了八十多天后朱元璋的援军终于到了。之后双方决战于鄱阳湖,以陈友谅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役除去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以后朱元璋的称王之路就畅通无阻了。
朱文正也在这场大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重新受到将士们的爱戴,《明史》中对他的评价也是:“比长,涉猎传记,饶勇略,随渡江取集庆路。已,有功,授枢密院同佥。”说明朱文平确实是个天才将领。